在高德拉特四步曲之一《绝不是靠运气》一文中有如下一段话,
“我没和他们共进午餐,我需要时间思考。唐纳凡已将库存量减少了五十天,而且还会再继续减下去。在营运上这绝对合理,但却存在一个问题,一个大问题:减少成品库存对公司的价值在短期内会有不良的影响。
在会计帐面上,成品是以其成本来作帐,即经由成本会计算出的成本。这表示成品库存不是以原料价值作帐,而是以原料加工附加价值(即人工及其他开支)来作帐。我们减少成品库存的同时,也会减少附加价值,自然也就会降低公司最后的价值。
我试着算出唐纳凡公司的数字。他大概会减少五十天的库存量。他的公司现在每年的销售量大概在一亿八千万美元左右,那五十天的销售量即代表大约二千五百万美元。不过,在会计帐面上,我不会看到存货减少了二千五百万美元的记录,因为会计簿上用的是成本价而不是销售价。我大概会看到存货减少了一千七百万美元。而对利润的影响呢?我得从这个数目减去我所付出的原材料费,即差不多七百万。我的天,他的损失会增加一千万美金!
我试着不要太惊慌。当然,这些都只是帐面上的数字,成本会计造成的歪曲现象;以后可以用真正的金钱弥补过来,可以从减少过期品省下来的钱,以及希望从增加的销售中弥补过来。但是我如何向可能的买主解释这一切呢?即使他全部了解,他也会装作不了解,因为这正好给他一张杀价的王牌。”
有好几个看过这本书的朋友都问我,怎么理解降低库存反而减少了公司的利润?成本会计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精益管理方式是否对有些企业不适用?
要解释这些问题还是比较纠结的。我开始只是给他们解释这是个将库存转化为现金流的过程,现有的成本会计方式有些弊端。考虑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还是有必要将这个问题讲清楚。很惭愧虽然第一专业是会计,但是大部分内容都还给学校了。只好借鉴下河田信老师编着的《丰田管理方式》中的一个财务报表计算模型来进行简要说明。
财务报表模型:
1.导入精益的第一年度,原材料库存减少10%,半成品库存降低30%,产品库存减少40%,经费支出减少6%。
2.导入精益的第二年度,原材料库存减少30%,半成品库存降低50%,产品库存减少60%,经费支出减少10%。
单纯从报表解读,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导入精益改善的第一年度,产品库存减少40%,产品制造成本不变,销售成本增加,造成销售利润降低20%。但是现金流从300增加到318,并且在持续增加。
2.导入精益改善的第二年,销售利润出现反弹,实现利润10%左右的增长。
从推行精益管理方式的现实意义来看,如何正确看待利润表,有着更深刻的意义
1.精益改善的过程,透过物与信息的畅流,将库存转变为现金,加快了资金的增值速度,在现金为王的时代这甚至能决定企业的生死。从管理的角度,企业人员应该从单纯看损益表转向更关注过程,更关注现金流。
2.精益14项基本原则“理念”篇讲到“管理决策必须以长期理念为基础,即使必须因此牺牲短期财务目标也在所不惜”。精益推进是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因为看到第一年利润下滑,就对精益管理的推进产生质疑与摇摆的心理。要让企业清楚,利润报表更多只是个结果,缺乏对过程的解读。有了正确的经营方向,运用精益思想扎实推进各项管理活动,利润就自然而然有了。
3.经营与管理的正确认识。企业的价值是从哪里来的?价值是在外部产生的,不是内部活动带来的,只有内部活动被客户所认可,才能有价值。经营的活动是对外的活动,管理的活动是对内发生的活动,经营的逻辑是以结果为导向,管理的逻辑是以过程为导向。企业的老板以及经营委员会的人盯经营指标是对的,其他管理人员应该更多的盯管理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