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精益生产方式,我们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进行人才育成工作。人才育成里面有个词叫“多能工”,意思是指一个作业人员要能掌握几项作业,在职能部门工作现场中,工作人员的多能工化确实能给工作带来改善效果,但重要的是这种多能工化也需要做得张弛有度。
那么实际上,我们要怎样做才能算得上是张驰有度呢?
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介绍怎么消除工作密度和能力不一致的现象,是应该在现场管理看板中移动作业卡使作业卡的分布均等化。可是,有时候却会因为受工作人员能力的制约,作业卡想移动也动不了。例如,有A至E五种作业,其中A 的作业特别多,可是能够完成A作业的工作人员反而又特别少,没有足够的支援这种情况。这就表明工作人员“能力的供应”没有吻合“能力的需求”。
既然是这样,就要同时制定和开展人才培训计划,使作业卡能够自由移动的教育培训。用上面的例子来说,就是增加能够完成A项作业的工作人员,建立恰当的配置管理体制,使各自的能力得以发挥。这不是要让全体人员都学会A至E的所有作业,而只是将引起需求不匹配的 A 作业,作为重点进行教育,同时探讨人才能够恰如其分地进行配置的体制。这样做才会使教育培训的效果最大化。现场可视化管理不仅能告诉我们教育培训的重点在哪里,还能帮助我们实现人才的有效配置。
并且,要通过现场可视化管理将工作进行均衡化时,作业卡不能够被均匀分布的要因,除了能力上的不一致这个原因以外还有以下几个:
一个是工作的交货期极其短暂,作业不可能因为要进行调整而滞留片刻。还有局限于特定的日子、流程或作业人员的工作被加了进来这种情况;另外加入了很多过去没有经验的工作;交货期、订货内容等中途发生很多变更,使作业的优先度变得混乱等情况。
这些通过多能工培养,改善能力的不一致性也无法解决的问题, 关于它的改善方法,我们可以应用均衡化生产的方法进行,具体方法在后续文章中进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