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好的管理能够将团伙变成团队?
时间:2022-07-05 16:41来源:华昊企管 作者:admin 点击:
次
德鲁克的一生中,宣讲过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好的管理如何能够将团伙变成团队。
一个被普遍忽视的因素是,这位管理学家研究组织的初衷和归宿,不仅是为了帮助各种组织生长为有持续活力的团队,而是搞清楚活力的源泉和意义究竟是什么。
德鲁克1909年出生于匈牙利的犹太人,从小随家里是形式上的路德宗信徒,直到30-40岁时,在绝望时真正转向基督,把信仰与其管理理论结合,创造了管理学的革命并祝福了无数企业。
早在半个世纪之前他就从社会、信仰和人性的视角来看待组织和管理。左手管理,注重组织的有效性,右手信仰,强调组织的正确使命。
两者平衡的组织才能给人类带来真正的福祉。企业绝不能仅仅是利润最大化的工具。最近二十年来,社会企业在全球的兴起,似乎也应验了德鲁克的思想。
如果回顾过去一个世纪的世界历史,对人类社会影响最重要的社会现象是什么?这曾经是彼得·德鲁克在即将结束他在这个世界上的人生旅程时思考的问题。
根据他的判断,最重要的社会现象不是电脑和互联网的流行,也不是任何别的,而是20世纪上半叶公司的兴起,还有20世纪下半叶大型牧养教会的发展。
《Christianity Today》杂志专访德鲁克,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他的注意力,为何在晚年的时候从公司转向了教会?德鲁克的回答是:「就我所知,恰恰相反,我开始对管理感兴趣,是因为我对信仰和制度的兴趣。」
德鲁克写道:只有在对上帝的信仰中,人才能不绝望。罪的反面不是德行,是信仰。信仰是认信,相信在上帝的里面,不可能的能成为可能,在祂的里面,时间与永恒合一,生与死都是有意义的。
信仰是知识,认为人是被造物 —— 不是自主的,不是主人,不是目的,不是中心 —— 然而却是要负责任和自由的。人只有承认靠自己在根本上是孤独的,才能接受上帝的拯救,相信上帝总是与人同在的,甚至直到我们死亡的时刻。
至于信仰的实践,德鲁克提醒,不能与当今所谓的「神秘体验」混为一谈,不是修炼如何呼吸,或沉浸在巴赫的音乐里就能实现的。
只有通过绝望,通过苦难,通过痛苦和无尽的磨炼,才能达至信仰。信仰不是非理性的、伤感的、情绪化的、自生自发的。信仰是经历严肃的思考和学习、严格的训练、完全的清醒和节制、谦卑、将自我服从于一个更高的绝对意愿的结果。
德鲁克认为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本身都不是目的,它们都是服务于高于社会存在的上帝意志的工具,其中的人不是为了达到社会目的的工具,恰恰相反,社会被上帝用来实现祂赋予人的使命。
对人的尊重,贯穿了德鲁克大半生的言论。几十年后,92岁的德鲁克在一篇题为《他们不是雇员,他们是人》的文章中指出:对于任何组织而言,伟大的关键在于寻找人的潜能,并花时间开发潜能。如果失去了对人的尊重,这里的开发潜能很可能被理解成,仅仅为了组织的绩效而把人视为使用的工具。只有恢复对人的尊重,才可能真正把人的才能释放出来。
德鲁克所谓的人,是他所信仰的创造主赋予的生命,人之所以有尊严有才能,是因为人乃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所造,这形象不在于人的长相,而在于人的灵魂。
德鲁克所说「寻找人的潜能并花时间开发潜能」,实质上就是舍己牺牲的表现,组织的建立,不论是组织本身还是其中的带领人和成员,都需要奉献自己的生命和时间。
为了帮助每个生命都能够彰显爱的才能,也就是德鲁克在他的那本社会生态学家宣言中申明的:「人特别的任务 —— 他自身的使命和目标 —— 就是在这样的创造中彰显造物主。」
在德鲁克看来,从这样的维度看待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不仅不流于理想化,其实可以解决一个非常普遍的现实难题。
根据统计学显示的规律,任何组织都不可能找到足够多的‘优秀人才’,一个组织唯一能够在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中成为杰出的途径,是使得现有的人们产生更多的能力 —— 即通过对知识工人的管理产生更大的生产力。
作为「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的思想几乎涉及了管理学的方方面面,现在我们熟知的许多管理理论的概念都是他首先提出来的,如营销、目标管理和知识工作者等。
菲利浦·科特勒说:「如果人们说我是营销管理之父,那么德鲁克就是营销管理的祖父。」
德鲁克留给人们的宝贵精神:除非能积极改变人们的生活,否则不去做。管理是一种实践,不是理论。想想我如何贡献,造福这个社会。
「五项主要习惯」是领导特质论的主要流派。德鲁克指出,有效的管理者具有不同的类型,缺少有效性的管理者也同样有不同类型。因此,有效的管理者与无效的管理者之间,在类型、性格及才智方面,是很难加以区别的。
(精益生产管理咨询公司www.kaizenjit.com培训机构)
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既然是一种习惯,便可以学会,而且必须靠学习才能获得。他认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具备以下五项主要习惯:
时间是最稀有的资源,丝毫没有弹性,无法调节、无法贮存、无法替代。时间一去不复返,因而永远是最短缺的。而任何工作又都要耗费时间,因此,一个有效的管理者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珍惜并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
这包括几个步骤:记录自己的时间,管理自己的时间,集中自己的时间,减少非生产性工作所占用的时间。
重视贡献是有效性的关键。「贡献」是指对外界、社会和服务对象的贡献。一个单位,无论是工商企业、政府部门,还是医疗卫生单位,只有重视贡献,才会凡事想到顾客、想到服务对象、想到病人,其所作所为都考虑是否为服务对象尽了最大的努力。有效的管理者重视组织成员的贡献,并以取得整体的绩效为己任。
每一个组织都必须有三个主要方面的绩效:直接成果、价值的实现和未来的人才开发。企业的直接成果是销售额和利润,医院的直接成果是治好病人;价值的实现指的是社会效益,如企业应为社会提供最好的商品和服务;未来的人才开发可以保证企业后继有人。
一个组织如果仅能维持今天的成就,而忽视明天,那它必将丧失其适应能力,不能在变动的明天生存。
有效的管理者应注重用人之长处,而不介意其缺点。对人从来不问「他能跟我合得来吗」而问「他贡献了些什么」,也不问「他不能做什么」而问「他能做些什么」。有效的管理者择人任事和升迁,都以一个人能做些什么为基础。
有效性的秘诀在于「专心」,有效的管理者做事必「先其所当先」,而且「专一不二」。因为要做的事很多,时间毕竟有限,而且总有许多时间非本人所能控制。因此,有效的管理者,要善于设计有效的工作秩序,为自己设计优先秩序,并集中精力坚持这种秩序。
管理者的任务繁多,「决策」是管理者特有的任务。有效的管理者,做的是有效的决策。决策是一套系统化的程序,有明确的要素和一定的步骤。
一项有效的决策必然是在「议论纷纷」的基础上做成的,而不是在「众口一词」的基础上做成的。有效的管理者并不做太多的决策,而做出的决策都是重大的决策。
1. 卓有成效是一种习惯,是不断训练出来的综合体。
2. 有效的管理者用人,是着眼于机会,而非着眼于问题。
3. 有效的管理者坚持把重要的事放在前面做,每次只做好一件事。
4. 管理者的一项具体任务就是要把今天的资源投入到创造未来中去。
5. 「专心」是一种勇气,敢于决定真正该做和真正先做的工作。
6. 要看「正当的决策」是什么,而不是「人能接受的」是什么。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