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作业的目的
通过有效必要的、最小数量的作业人员进行生产,提高生产率
1.通过有效劳动实现较高的生产率
2.实现各工序间的同步化(生产线平衡)
3.把在制品的标准持有量限定在必要的最小数量(消除多余)
推行标准化作业的好处:
保持生产效率;稳定提高品质;确保品质在工序中制造出来的最有效的工具规定和考虑安全体现对人性的尊重有序作业品质稳定异常暴露提供改善课题,改善为品质提供保证行为的规范,提高人的素养。
标准作业
1.保证产品品质与生产准确度
2.节省时间、消除各种浪费
3.防止设备损坏
4.安全
以较少的作业程序
制造高品质的产品
消除作业各种浪费
二、什么是标准作业?
1、标准作业是运用较少的工位、人员,生产出高品质产品的一种工作手法。
2、标准作业是以人的动作为中心,排除在作业动作中的浪费( MUDA )。
总之:标准作业是以人为中心,将人、物、设备有效地组合,把管理要求(品质Q、成本C、生产物流的时机D、安全等)按目标设定最有效的全员必须遵守的作业规则,严格实施不断改善。
在TOYOTA制定标准作业的人是现场监督人员(组长),同时也负责标准作业的更正。
标准作业并非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
1. 作业的改善。
2. 设备的更改 、生产线的调整。 3. 生产量的变化 、节拍( T·T )变化,而随之变化。
标准作业是改善的基础:
1.标准作业是完全以人的动作做为基础,进行合理的作业研究而得出来的。
2.如果生产过程中每一次作业程序都不相同的话,或是作业动作有偏差时,这就表示,该项作业并没有标准化。
3.如果一项工作流程没有制定标准化,即使人们努力改善作业,但他的改善效果也不容易明显化(维持不住)。
4.因此,我们可以说:在一个没有作业标准化的生产工程里,即使进行改善也是丝毫没有意义的,所以作业标准化是改善第一个首要步骤和基础。
三、标准作业的必要条件:
为了建立起标准作业我们对标准作业的特性应有些了解:
1.在作业中,能够反复的实施作业的动作或作业的程序的这种流程,可以建立标准作业。因为这是以人的动作作为研究对象,是根据人的四肢以及眼睛的动态来建立标准作业的。
车间生产作业;检验作业;物流作业都能建立标准作业。
2.在机械设备以及生产线的运行中,不能有太多故障事情发生:
机械设备经常发生故障,就会产生长时间的停止运做,要实施反复的同样作业,就很困难。何况在维修故障同时,也产生大量的浪费。
部品件送货不及时也会产生长时间的停止运做,也产生大量的浪费。
所以,要求改善效果良好,就必须事前检查确保机械设备良好运做,消除故障的原因,物流应及时、准确。
3.标准作业对品质的要求是:
产品的品质要尽可能减少问题的发生(前序带来和本工序的问题)。
例如:在装配作业中,如果因部品、车身发生偏差无法装配的情况时,这样会造成装配时间产生很大的差距,这样一来,就无法实施反复的作业了。
上述三个条件已基本具备,但还特别需要政策的支撑,措施的保证。
四、标准作业的三要素
1.节拍时间 (Takt Time ):
2.作业顺序:
3.标准手持量:
1.节拍时间(D):一个零件(总成)、一辆车的生产或装配作业按需要应该在多长时间内完成。
2、作业顺序
作业顺序:作业者在规定循环时间内能够最高效地生产出合格产品的动作顺序。
工序间拿件、装卡、卸下的顺序。
多能工操作多种设备或从事多种作业时的顺序。
如果作业顺序不明确时,各人就会依照自己的喜好,任意排定作业顺序,如此一来,前面所提到的循环时间(C.T)也会因人而改变,这样就会容易造成不良品增多以及机械设备损坏等困扰的问题出来。
3、标准手持量
标准手持量:按作业顺序进行作业时为能反复地用同一顺序、动作进行作业,在工序内持有最少量的半成品数量。
可以拉动消除多余的在制品库存节约资金的占用
特别应对:单机生产工序中的分总成件,各个准备工序中的分总成件进行管理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