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分析或称动作研究,是对生产活动中的全部作业动作进行观测分析,研究人的各种动作浪费,从而寻求省力、省时的作业方法。动作分析通过研究分析人的各种操作动作无效动作或浪费现象,最终提高作业效率。
1.动作经济原则
动作经济原则适用于人的全部作业,是动作改善的基本方针原则。包括肢体的使用、作业配置、机械设计三个方面。
(1)肢体使用原则
①双手同时开始,同时结束动作:
②双手的动作应对称反向进行;
③身体动作幅度越小越好,动作时间越短越好:
④动作姿势稳定;
⑤连续圆滑的曲线动作:
⑥利用物体惯性;
⑦减少动作注意力;
⑧动作应尽可能有节奏,习惯性的节奏有助于提高熟练度。
(2)作业配置原则
①材料、工装的3定(定点、定容、定量);
②材料、工装预置在小臂的工作范围内:
③材料工装的取放应尽可能简单化:
④物品的移动以水平移动最佳;
⑤利用物品自重进行工序间传递与移动;
⑥作业高度适度以便于操作;
⑦需满足作业要求的照明。
(3)机械设计原则
①用支具固定产品及工具;
②使用专用工具;
③合并两种工装为一种:
④提高工具设计的便利性,减少疲劳:
⑤机械操作步骤相对稳定,操作程序流程化、标准化;
⑥操作程序与作业程序配合。
2.动作分析的方法
动作分析的方法一可以分为目视动作分析、动素分析和影像分析三种。
(1)目视动作分析。观测者以目视直接对现场作业进行观侧分析改善,现场发现动作问题并改善。优点是对现场瓶颈工序实施改善,提高作业效率:缺点是时间测定及细微动作的观测困难。
(2)动素分析。动素分析是对作业进行细微的动作分解与观察,对每一个连续动作进行分解,将右手、左手、眼睛三种动作分开观察并进行记录,进而寻求改善的动作分析方法。
(3)影像分析。动作分析的代表手法是动素分析,但是当需要对人体动作进行进一步的反复细致研究分析时,则需要通过录像方法进行动作的影像分析。通过作业录像进行分析,可以精确地对作业时间及动作要素进行测定及研究分析,是动作分析中精度最高的一种。有成本低、功能丰富、小型便利、易于操作、立即观看等优点。
3.动作分析的程序
(1)观察与记录。观察生产现场作业者的动作,包括眼睛的移动,进行记录。
(2)对分析记录结果中的浪费进行改善。去除记录结果中产生浪费的动作及将费时的动作改为较快的动作。
(3)动作经济原则下的动作改善。对照动作经济原则进行改善。
(4)重新编制作业方法。打破现有方法程序,使工作进行得更轻松、更有效,及设定作业标准,是动作分析的目的。但值得强调的是在上述这种动作分析的过程中,并非仅仅是消除动作浪费、提高效率,分析时更要注意所用材料、工装夹具、机械及作业环境对作业方法的影响,从生产作业的全部因素入手改善作业效率。因为动作随着机械的操作位置、材料、工具的放置位置而改变,通过定位、定容、定量对作业方法进行全而改善,提高作业效率。
通过程序分析,我们对生产工艺进行流程改善、设备及布局改善以及“一个流”生产的物流改善,以上的改变足以令生产现场焕然一新。与此同时,通过动作分析,对作业的动作进行改善。这两项工作合在一起统称作业改善。动作分析的核心方法是动素分析。它将人的动作划起统称作业改善。动作分析的核心方法是动素分析。它将人的动作划分为最小单位的动素,即人的动作基本要素,通过分析使我们了解动作的本质。掌握并灵活运用动作分析是作业改善时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