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工序(铆接,自动焊接等)的附加值大部分是由机械来完成的,在流程改进之前,所有设备的配置大多是同类机械集中放置在一起的工厂布局,如此布置之下产品或者零件不可能一个一个流水加工,只能按照机械的功能批量生产,而且这种批量生产,完成全部的工序的加工必然造成中间品的存在以及搬运的产生,库存和搬运成为生产的前提和必然产物,其缺点是产品放置时间过长,库存大,这种习惯性浪费比问题本身更可怕,针对这些,我公司采用了以上几点重点改革:
1)布局改善,这个我们在后面会谈到。
2)作业方法改善:将同一加工作业重复在每件产品上的单一加工改为对一件产品进行全序的加工。
3)设备改革:将加工能力集中,很多产品集中在一起的的设备改成加工能力小,但是速度块,并且能分派到生产线上的流水线设备。
4)物流方式的改革:废止原来的以库存和搬运为前提的批量生产方式,改为全部产品均匀流动的生产方式。
与加工工序相比,装配工序的特征是手工作业比较多,目的是将很多零配件装配起来,针对其特点,其改革集中存以下几个方面:
1)将作业量少,但是需要工具多的操作集中到一起,由作业者一个人全部完成,这样就避免了产品的频繁搬动和人员安排上的浪费,但是缺点是工具较多,操作人员移动较频繁,这一点在工位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安排足够的移动时间,避免这个工位成为瓶颈。
2)流水线作业的接力棒方式:通常流水线有三种工作方式,手传手流水线作业,皮带传送流水线作业,这些都是将作业细分并由专人作业的方式,一般情况下,这种生产方式是不会产生不平衡的,但是由于工序作业内容已经固定,作业时间随工序不同而变化,所以有时是会产生不平衡的,消除这些不平衡的一个方法就是接力棒的方式:首先,要将员工培训成为“一人多能”就是一个人可以掌握流水线上多个岗位的技能,然后,把作业按最高的时间固定,在此时间内不停地作业,时间到时各工序同时传递即可,这种生产的特点是将不平衡的作业全部集中到最终的工序,然后在最终工序集中处理,消除不平衡;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只针对某些有特殊加工工序要求的产品,并不适用于全部产品。
3)现场管理活动实施拉动平衡:在生产线不平衡的时候,除了以上的方法以外,公司还增加了一个生产线助理(floater)的岗位,该岗位人员精通全部的工序,在生产线不平衡的时候,对产生作业延迟的工位提供援助,各工位在出示紧急需求的时候可以得到援助,通过援助的频率我们可以确定是员工技能的问题还是生产线不平衡的问题,通过分析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