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思想是在生产实践中发展和传播的,不同发展阶段所用的认识和专业术语都有所不同。.如何理解精益思想,对它的应用和推广起着重要的作用。精益思想起源于精益生产的概念。精益生产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位从事“国际汽车计划”的专家对日本一丰田生产方式”的美称。精益生产方式的出现,极大丰富了生产管理理论,有效地提升了生产效率。
按照美国生产及库存管理协会APICS的定义:精益生产是一种在整个企业范围内以降低所有生产活动中各种资源(包括时间)的消耗,并使之最小化的生产哲学。它要求在设计、生产、供应链管理及客户关系等各个方面,发现并排除所有的非增值行为。精益生产理论是与企业环境、文化以及管理方法高度融合的管理体系,是生产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新高度。从目前情况看,精益生产方式已经越来越得到全球企业的认可,正成为各行业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精益生产的基本理念有:
(1)消除一切形式的浪费(损耗)。在精益生产中列举了几种典型的浪费:废品与次品,超额生产或提前生产,由于停工待料、设备故障与计划差错造成的等待、多余的搬运,库存的积压,过剩的产品或服务功能。
(2)认定“一切不产生附加价值的活动都是无效的流动”,它们就是浪费。
(3)连续改进,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精益求精。
(4)实施零缺陷、.零库存。零故障与零调整。
(5)把通过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放在管理工作的首位。
(6)确立“人是生产诸要素中的首要因素”理念。
二战结束不久,以美国福特汽车为代表的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统治着世界的工业生产模式。20世纪60年代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大批量生产的弱点日趋明显。当时,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考察美国汽车工业的生产方式后,根据自身的技术背景和市场需求,采取了准时制生产,以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和低消耗的生产方式获得了巨大成功。精益思想正是产生于“丰田生产系统”,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为根本,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资源,最大限度地为企业谋求经济效益的一种新型的经营管理理念。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工程界与企业界曾经掀起过“精益生产热”,研究论文与书籍不少。但是,自主的研究、开发与运用很少,大量的是照抄照搬的“二手货”,缺乏对丰田生产方式和精益生产的深入研究和全面正确的了解。对实施精益生产的研究与准备不足。由于这个热潮包含了个别研究人员浓厚的想当然成分的错误导引和实施者急于求成的“实践”,造成了今天的后果——我们不得不重新学习、了解、认识和利用精益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