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推”和“拉年用来表示工作经过整个生产过程的两种不同系统。在传统生产环境下使用的是推式系统:当某个工作岗位上的工作完成时,产出物就被“推”到下一个工作岗位或者在最终作业阶段,产出被推进产成品存货。拉式系统则与之相反。对工作转移的控制取决于下一道工序:每个岗位都在自己需要时才把上一道工序的产出拉过来,最终作业产出则由顾客需求或时间计划总表拉出.因此,在拉式系统中,工作通过回应下道工序向前进.而推式系统中的工作则随着自己的结束而前进.不管下道工序是否己经做好准备;因此。工作可能会堆积在由于设备失效鱿发现质量问题而落后于进度安排的某些岗位上。
精益生产系统的信息是沿着系统一个接一个岗位地反向流动的。每个岗位(即客户)都把自己的工作要求传达给前一个岗位(即供应商),确保供需相等.工作“准时”移动到下道工序,使工作流协调一致,避免了工序间积累的额外存货。当然,由于作业不是瞬时行为,往往还需保留一些存货。
如果某个工作岗位开工前一直在等待,直到收到下一个岗位的请求,那么下一个岗位也必须等着前一个岗位完成工作,因此,通过过程设计,每个工作岗位都只生产刚够满足下个岗位(期望)需求的产出。这样一来,后道工序事先通知所需最大需求,前道工序就能提前完成工作。另外,还可以采用在工序之间设置少最存货缓冲区的方法解决问题:当缓存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就有信号通知前道工序生产足够输出以补足缓冲区。缓冲区大小取决于前道工序的循环时间。如果循环时间短,就只需很少甚至空的缓冲区;如果循环时间长,就需要大量缓冲区。然而,生产只发生在回应前道工序的使用量时:工作往往由下一工序的需求拉出。
在拉式系统中,工作流由“下一步需求”指定。系统能以各种方式传达此类信息,包括大喊大叫或挥舞手胃等,但目前为止,最常用的设备还是“看板”卡片。看板是个日本词,惫为“信号”或“可视记录”。当某工人需要前面岗位的物料或工作时,他或她就使用看板卡片。实际上,看板卡片是一份移动零部件或继续工作的授权书。在看板系统中,没有卡片就不可能移动零部件或继续工作。
看板系统是这样的:看板卡片被粘在每个容器上,当某岗位需要补充其零部件供应时.就有一名工人来到存放零部件的地方本走一容器的零部件.每个容器内的数量都是事先确定好了的。工人从容器中拿起看板卡片,把它粘到清晰可见的指定位置,再把容器移到工作间.然后,粘好的看板再由另一个容器补充库存的库房工人取下。整条生产线依次类推。零部件需求引发对存货的补充,零部件供应则完全遵照用量的规定.类似的提取与补充(都由看板控制)自始至终发生于生产线上下,从供应商到产成品存货。如果主管因为堆积存货而认为系统太松散,也可以收缩系统,擞下一些看板。相反,如果系统太紧了,也可以增加看板,使系统恢复平衡。
看板系统通常批量规模小,生产提前期短,产出质量高,堪称团队楷模。看板实质上是两仓存货系统:当存货降至预定水平时.会半自动地进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