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印象中的轻熟女,总是打扮得光鲜亮丽,下了班就与姊妹淘相约逛街或喝下午茶,对于未来事业发展仍是未知数。但同样正值青春年华,做起事来干练又俐落的忠凯国际执行董事陈虹伃,以及董事长特助陈俐颖两姐妹,却已经共同执掌一家旗下拥有50 多位员工的企业。更在激烈的竞争中用创意加创新,抢下超商卡通人物造型磁铁订单,为家族企业再创事业高峰。
不到30 岁的年纪就掌管公司经营大权的陈虹伃姐妹,谈起接班过程,表示既是按照计画也可以说是临危受命,「我还在念高中时,父亲就罹患癌症,由于状况非常不好,妈妈很希望我们姊妹能接棒经营。」陈虹伃娓娓道来接棒过程。
对于一个在当时还没有社会历练的年轻人来说,要扛下如此重责大任,内心势必相当挣扎,再加上所有亲戚都也一致认为陈虹伃责无旁贷,对她来说压力更是沉重。幸而经过陈虹伃的父亲—— 忠凯国际前董事长陈忠凯认真分析接不接棒的每个角度的利弊得失后,让她心甘情愿同意接手。陈虹伃说:「就我知道,很多二代都是在无法抗拒的情况接下公司,但我不是,这是我决定要做的事,而且回来接是为了让父亲放心,这样我也才会开心。因此接棒对于我与妹妹来说,算是临危受命,也是计画接班。」
而让陈虹伃更确立自己接班的意义与责任的契机,其实是源于父亲的责任感与自己的成就感。
陈虹伃表示,过去父亲在工作时,每天只睡4 小时,后来因为病痛,睡眠时间更少,每回她与妹妹想和父亲分享生活点滴,父亲虽然想听,却担心所剩时间有限,希望可以多谈公事。陈虹伃感慨的说;「有个更辛苦的人在前面当模範,自己找不到任何理由喊累。而且父亲常提醒我,身为老闆就是要对员工、股东负责。」此外,陈虹伃的父亲曾告诉她,想要出人头地,一定得努力工作。陈虹伃也知道,虽然进公司她会比别人吃更多苦,但眼光应该要放长远。「可能同样工作5 年或10 年后,别人是IBM 经理,职位高、公司大,但是他只能照顾自己与家人,而我为自家企业工作,拼了至少还是自己的,而且可以照顾更多的家庭,这是我的成就感。」
教练式领导 「问」就对了
陈虹伃表示,当初父亲在分配工作职掌时,由于相当了解她与妹妹在个性上的差异,所以就由心思较细腻的陈俐颖接掌财务;处事较海派的陈虹伃管理厂务与业务,姐妹两人经过不断的磨合,也产生了良好的合作默契。
「忠凯创办至今已经有30 年历史,在我们接棒之前,我相信父亲应该没有想过愿景这回事,他觉得实实在在的做,大家都看得到公司的服务好、品质佳,对父亲来说公司做的就是诚信,但是今天我已立足在一个稳固的基石上,必须看得更远、做得更好。」陈虹伃正式成为执行董事后,便邀请所有高阶干部共同订出公司的目标:品质、服务、专业、效率,「其中专业、品质是一直以来就有的,所以我要求的是服务与效率。」
陈虹伃指出,10 年前经济荣景时,所有製造商的业务人员都很自负,因为不用出门拜访客户,订单就会自动来,儘管现在忠凯在磁铁製作上仍拥有绝对的优势,可以接到很多案子,但陈虹伃认为,在服务至上的年代,同仁必须更主动积极去了解客人的需求,并推荐适合的产品。
不过改变并非一蹴可几,在接班的过程中,陈虹伃面临最大的挑战在于面对不同世代的沟通方式,「由于员工各方面条件不同,所以沟通的方式也不同。过去我父亲都是採用强人式领导,大家照着他的命令做就好。现在我採用的是教练式领导,尊重每个人的专业。发生任何事情,除了我自己的观点外,我也会请问员工的意见,再找出问题。除了让老员工有受到尊重的感觉,他们很多意见也值得参考。」
陈虹伃指出,许多二代常犯的错误,就在于总觉得自己的看法正确,或自己接触的资讯较新,忽略一些传统的经验。要如何克服两代之间的关键落差,关键就是「问」,不只是对上也对下,年长者与年轻人的经验,都要经过思考再配合公司的要求修正,最后大家会自然而然跟着对的脚步前进,让这艘大船上的人目标一致。「举例来说,我爸有个非常有用的祕技,让我们成长得很快,那就是一天要提3 个问题,这是训练我们去发现问题,因为有些习以为常的事连自己都不知道原来自己不会。」而问问题的同时也是在找出答案。久而久之,许多不知道的事情,都有了解答。
为了让同仁能儘快进入状况,陈虹伃也建立SOP,「我会要求工作都要流程化、规格化,有些同仁原本不愿意,我就先用美编做例子,因为每次有新进员工就要将工作内容讲解一遍,当找到第3 个美编时,大家都不堪其扰,于是开始自动将SOP 建立好,之后每次有新人来,就请他自己照着SOP 做,果然省时又省事。」
给舞台 计画式轮调成长更快
陈虹伃认为,父亲提供给她一个很好的舞台,才使她站得更稳、发展得更快,而接棒之后,把握时间更为重要。「因为我们抱持的心态是,不知父亲还有没有明天,但为了要能在短时间内熟悉公司所有工作内容,因此接班时採取的是计画式工作轮调,一开始是从业务助理慢慢做上来,每个过程的时间都被压缩。」
「父亲对我们的训练,就是採用前面提到的询问方式。我们每天回家都必须报告公司发生的事情、解决方式,透过反覆的询问与报告,让我们的思考模式越来越接近。」陈虹伃认为,她们姊妹俩的经验成长有99%都来自这个方式,「因为我不可能1 年赶上我父亲2、30 年的经验。但是藉由他对我报告时提出的纠正,让我不断从他身上吸取经验,他也更了解年轻人的想法,对于工作的传承自然也会更安心。」
就是在这样的不断磨练下,陈虹伃与公司团队终于接下7-11 的订单,从接洽、生产到克服中间生产的问题,一直到出货、收款,父亲都只是在一旁看着,完全没有参与任何意见,让此单成为一���全新的开始,「这辈子总算第一次听到父亲对我的肯定,虽然评语只是淡淡的一句话『还不错』,但也意味着父亲真的觉得我历练得差不多,可以接棒了。」
【完整内容请见《能力杂誌》2013年5月号,非经同意不得转载、刊登】
前往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