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生源、困难源对策目的:
改善垃圾、灰尘、污染发生源,飞散防止和清扫注油、点检等困难源,缩短清扫、注油点检周期;学习设备改善方法,提高实质性的效果。1) 发生源、困难源对策设备面的目的:
为了把初期清扫中诊断合格的设备的清扫水准,在以后确保容易地维持下去,进而去掉灰尘、污染的发生。如果不能把发生根源除掉的话,则采用防止灰尘、污染飞散的方法。如果连飞散的防止都做不到的话,人不能不对发生源和其周边进行定期清扫。在这种情况下就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清扫而实施作业方法及设备的改善。
2) 发生源、困难源对策及人际面的目的:
l 学习改善方法:
在第初期清扫中操作者对长时间堆积的设备的灰尘、污染进行了清扫。在清扫过程中越是付出了辛苦就越不想再把好不容易清扫干净的设备再次弄脏的这种念头产生在全员的意识之中。一旦把设备弄干净后就很容易看到一直都没发现的污染发生。这样一来他们也会产生想要更加容易进行清扫的欲望及兴趣。
反复进行清扫,可是立刻又变脏了,所以首先不除掉污染的发生根源就不行了。在操作者具备着能够改善设备的力量来走向更难的下一STEP的关头时,赋予他们更深的自信感当作为目标。
l 学习加工的原理:
一个部位看起来像发生源,但是对多部位进行分析以及详细的观察的话,会发现数个发生源集中在一起,所以看起来就像一个发生源。因为复合的原因重叠着,所以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原因。至今以来一直被抛弃,并没有管理起来的讨厌的发生源,几乎都带有如此的复合的性格。所以想起对策而简单的实行对策就不行。这样做只是等于把问题点往别处转移而已。应该按照加工原理,通过理性的分析来考虑对策。要不然除了偶然的成功之外,一时看起来除掉了发生源,但是在其周围会再次发生别的现象的异物。
发生源对策的目的不仅仅是除掉异物的发生以及缩短清扫时间。要通过详细观察异物发生的现象来学习动作、动态加工原理。因为一直以来对其没有了解所以不仅是操作者,连技术者也没有实施到有效的对策。
通过学习加工原理对现象进行仔细的观察,并从工学原理、原则开始论理的想出其要因,并研究有效的对策。TPM发生源对策的进行方法指明在以后的STEP中改进行的改善活动的基本形式,在作业安全性、品质、设备效率的向上之中出现显著的效果。这就是发生源对策的真正的目的。
在2STEP中是以通过灰尘、发生源等身边的问题来学习改善的进行方法当作目的。
2.发生源、困难源对策的进行方法
1) 对策顺序和各子阶段方法在某种发生源的清扫有难度的时候,自然会在同样的部位实施发生源对策和困难源对策。这样的部位很多,所以必须首先进行发生源对策。在发生源进行完全对策前,操作人员不得不通过定期进行清扫,这时就应实施飞散防止对策。
发生源对策、飞散防止对策如果不成功的话,只能改善设备来使清扫变容易。困难源对策是首先改善清扫的顺序或工具的。在所有对策中失败时,采取这种最后的选择,也即为了使清扫容易进行而对设备进行改造。灰尘或污染的发生是给安全、品质、故障、瞬间停止、准备交替调整等多方面带来恶性影响。发生源、困难源对策不是按照缩短清扫时间的成果顺序来进行的,一定要先考虑解决发生源对策后再考虑困难源对策,在2 STEP的收尾时,缩短清扫时间的目标同样可以达成。
☆发生源困难源对策的顺序表
发生源对策 | (1)发生防止对策 | 找出灰尘或污染的发生源去除掉发生根源。 |
(2)飞散防止对对策 | 无法除掉灰尘或污染的发生的情况下除掉其飞散。 | |
困难源对策 | (3)清扫方法的改善 | 发生源对策没有成功时为了容易进行清扫而改善清扫顺序或工具 |
(4)设备改善 | 在(1)中(3)对策没有成功时为了容易进行清扫而改善设备。 | |
设计中F/B | 对现设备的发生源、困难源对策是根据技术、成本制约来不可能的情况下反馈(F/B)给设计,来在出现问题的设备中解决。 |
1 | 发生源的整理与再检讨 | 7-1 | 发生源;对策的评价 |
2 | 困难源的整理与再检讨 | 8-1 | 困难源:WHY-WHY分析 |
3 | 清扫基准书的制定 | 8-2 | 困难源:对策的制定 |
4 | 清扫周期的把握 | 8-3 | 困难源:对策的实施 |
5 | 时间目标的设定 | 8-4 | 困难源:对策的评价 |
6 | 改善部位的设定 | 9 | 清扫基准的再检讨、整理 |
7-1 | 发生源;WHY-WHY的分析 | 10 | 剩下课题的整理 |
7-2 | 发生源;对策的制定 | 11 | 部分问题的展开 |
7-3 | 发生源;对策的实施 | 12 | STEP诊断 |
2) 发生源对策
发生源对策,如果满足于缩小至现有覆盖着的大型盖子是不行的。首先把灰尘、污染的发生,从根源开始解除掉。如果不可能做到,就把发生源控制到极限来使其不飞散。灰尘、污染的发生源可以分类成以加工原理发生源、设备故障发生源、设备以外的要因发生源等3种类。
3) 困难源对策
在清扫、加油、点检的困难源对策中,清扫是在第2STEP、加油是在第3STEP、点检是在第4、5STEP中实施。
在第初期清扫中找出了很多清扫困难源。困难源对策是把清扫或点检困难,费时的设备部位,改善成为容易进行的部位。主要的活动是进行设备局部改善或开发有效的清扫的工具。
●附着需要定期清扫的机械(如一些顶部),但是没有能靠脚的位置或栏杆。
●不考虑清扫、点检来设计的,无法进去看也无法用手碰到的地方。
●在地面设备周围密集着管道,电缆软管。
●设备比较高或者某些部位空间较小,一般的清扫工具不容易进行清扫的部位
如上的困难源中会想起如下的改善对策:
●把机械移到安全的地方或设置落脚的位置及栏杆。
●设置入口、点检口、把设备改善,使其能够拆下来。
●附着电缆或来整齐的按照顺序来进行修理。
●针对设备的难以清扫的部位开发专用的清扫工具进行清扫。
4) 对策的检讨和评价
全员都要亲身确实地进行改善,养成事前检讨、事后评价的习惯,事前,要充分的检讨改善课题的问题点、部位、目的、内容、成本效果,以提高员工的成本意识。
5) WHY-WHY分析在TPM中的应用
学习WHY-WHY分析法,通过边体会现象边观察的方法、问题根本原因寻找的手法和改善的思考方式等,把操作者容易理解的灰尘、污染等身边的发生源进行改善,直到彻底除掉发生源,尝到目标达成的快乐感觉。这样,能同时达成第2STEP改善设备方面的目的和人际方面的目的。
6) 飞散防止对策
飞散防止对策是由PM小组,不断尝试持续改善的。考虑对策时,在不发生安全事故的前提条件下,揭开机器的金属盖子,以自做的纸板或丙烯板来实验。
为什么要用纸板或丙烯板呢?使用纸板和丙烯板能比较直接看得到灰尘、污染的发生源。而且,在短时间内拿纸板或丙烯板当作盖子,使用上也是没问题的,操作者只要通过简单的实验就能确认防止飞溅的最好方法。确认飞散防止的效果后,再制定最终的对策,利用金属、橡皮等材质制作长期使用的盖子或挡板。
7) 留下改造记录
设备的所有改造都依赖图纸,但是图纸的改善要依赖现场员工每天操作的问题点累积。所以,必须要留下员工日常操作和保全的记录。对于不同程度的操作者,能用简单笔记或素描也是没有关系的。在保全、生产技术部门选出担当者来,把需要改造的实施要点确认后,必须对原图或关联图书全部修订。不同部门的担当者,一起参与整理PM情报是比较好的。
8) 遗留问题的整理
在发生源对策中挑战于灰尘、污染“0”化,但是订货的备品备件还没有到,也可能会存在设备不能停止等多种无奈的理由。这样的问题,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是存在的,所以,在第 2STEP活动的末期,会就对这些没法完成的课题进行整理 树立对现象的再检讨以及后续行动,修正到TPM管理的自主保全的计划中。
查看更多请点击:TPM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