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阻碍中小企业精益生产实施的障碍因素
通过企业访谈和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温州的中小企业进行了调查。涉及电子、服装、眼镜、皮革、磨具加工等行业,共计60 多家企业。调查采访对象主要为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通过对访谈内容分析整理,得出阻碍中小企业精益生产实施的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知识层次限制,使得很多企业未曾听说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在我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并不普及。其重要原因是对于精益生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关大学、科学院所和一些大型企业,理论和实践相脱离的现象十分严重。温州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制造行业,劳动力知识层次比较低,管理者多为从熟练工人中提拔上来,企业主也很少受过高等教育。笔者走访的企业当中只有20 家企业的管理者听说过精益生产。
(二) 对精益生产的认识上有误区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企业对精益生产的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实施精益生产需要有较大的投资,因此,只适合在大企业中应用,并不适合中小企业。
2.精益生产只适合在特定行业应用,并不适合我们企业。
3.精益生产起源于日本,并不适合我们国情。
4.精益生产只是一项技术,只要花钱就可以学过来。
(三) 员工对精益改革的抵触情绪较强
精益生产的实施作为企业一项重大的变革,必然会面临来自两个方面的阻力。一方面是来自企业内部人的阻力,比如不好的个人习惯、个人的不安全感以及一些人的患得患失。例如,5S 活动是实施精益生产的前提与基础,它要求工人在日常工作中不仅需要维持正常的生产运行,还要保持个人、设备和车间的清洁,并不断提高个人素养。这些都会打破以往的个人习惯,使员工产生不安全感和抵触情绪。另一方面,来自组织方面的阻力。精益生产中的团队工作方式,员工参与拉动式生产方式都是对企业原有职权体系、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的彻底改变。
(四) 实践中生搬硬套
精益生产是以日本丰田公司的管理模式为基础逐渐发展完善起来的,其中某些技术与方法是根据丰田公司的特定环境所创立的,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调查中发现,许多中小企业在应用精益生产时,没有深入了解精益生产的背景及其特定环境,而是生搬硬套或是孤立地应用其中的某一项技术,使精益生产的推广应用只是流于形式,不仅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产生了负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