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制造业而言,想要真正的做到精益化的生产,就毕业的坚持,很多的企业开始搞精益生产,开始都做得不错,但是为什么时间一长,慢慢的有变回原本的状态了,原因就在于没有把精益的理念坚持下去,想要坚持做好精益生产,首先管理者的做好带头人,如果连管理者自身都没能坚持的话,那么精益生产肯定实行不了。只有坚持实行精益生产才能在生产中发现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显性化,让一切管理者及员工都“看得见”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确认,以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
而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把生产现场变得充满活力并不断的改善,要让所有的员工一起动员起来,只有把所有的员工都调动起来,这样的方式才能走的更远。
说一个差异吧,国内现在一般将日本企业的现场管理译作“可视化”管理,但从笔者在日本丰田等企业工作十多年的体会看,这样的翻译不准确,尤其是没有亲和力。日本制造业奉为制胜法宝的管理,应该称为“看得见的”管理,企业注重的是培养“有智慧的人”,即从一线员工开始,所有员工和管理者就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仅仅对现场做所谓的“可视化”监管和指责。
“看得见的”管理不等于“可视化”管理,前者才是日本企业中蔚然成风的管理真谛。
什么是“看得见的”?
“看得见的”,就是让企业现场的“问题点”或者“异常”及时浮出水面,变得一目了然,以便企业管理者和员工都能抓住最佳时机分析,找到真正原因并以最快的速度拿出解决办法或改善方案。这种以发现问题和及时改善相结合为基本特征的管理方法,就被称为“看得见的”管理。它既适合于制造业,也适合于服务业,是很值得借鉴的做法,这也正是我国企业普遍缺乏的管理方式。
必须说明的是,日本管理模式和西方管理模式是两个根本不同的体系。日本管理模式不考虑那么多的经济学、管理学理论,换句话说,管理中要放弃使用诸如短期结果、量化指标等这样的考核思路,而应深悟一点:真正实现“看得见的”管理,就要想方设法让人“思变”,发掘并导出管理者和员工的无限可能性。
生产过程中们不必要争“虚荣”,而要真正让顾客感动;要全员有“看得见的”努力,而不是僵硬的“可视化”管理。那么,利润只是随之而来的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