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正确理解全面精益管理的概念,还需要在从观念上、观察视角、管理对象和理论基础等四个层次去理解和认知。
在观念层面上对全面精益管理的价值理解从观念层面考察全面精益管理,就是要把追求持续改善、追求尽善尽美和追求零失误作为管理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观。
首先,我们必须清楚我们从管理实战的角度分析,永远没有一个企业不存在浪费想象的,仅仅多和少的差别罢了。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管理模式总是处于时间和空间上的有效性,当我们决定这样做和我们已经这样做必然存在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动特性。这就很难保证我们每次准备这样做的模式在我们已经这样做的时候都是准确的!更难保证在下次要这样做的时候这一管理模式还是正确的。
其次,管理者在管理过程如有不准确行为并造成浪费想象的要渐次和持续改善。这是因为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具有惯性特征,这就是说任何管理模式在执行层自然会形成行为习惯。这种行为惯性是管理模板化时代所要求的。但是,这一行为习惯改善必须是一个渐次的过程而非革命性的创新。一味地追求管理模板上的革命性创新往往在大企业的管理系统中会出现更大的混乱和浪费。
最后,即使是管理者在执行现有管理模式时能够保证现有管理模式是准确的!自认为没有任何形式的浪费现象(尽管从逻辑上是不可能的)!管理者仍要坚持尽善尽美的价值观。探究现有管理行为的点滴瑕疵并通过持续改善以不断追求管理行为的零失误。
全面精益管理考察管理对象的视角
只有分析全面精益管理观察企业运营行为的视角才能从管理本质上理解它同一般管理模式的重大区别。
一般地说,企业的意义在于创造价值,企业认同的价值历经股东利益最大化、经营者利益最大化、参与者利益最大化和客户价值最大化四个阶段。但是,植入了全面精益管理基因的企业应该以追求企业的社会价值和客户价值最大化为己任。这也是现代企业能够确保永续经营的基本保证。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追求创造价值的核心,不仅仅是得到企业现有客户价值观的认同;还要确保企业潜在客户价值观上的认同;甚至要得到整个市场中包括企业竞争对手的客户的价值观的趋同;甚至还要得到整个社会价值观的认同感。
一方面强调了企业战略管理过程对外部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矛盾的特性;强调了企业获取价值的战略要兼顾企业的社会责任。
另一方面企业追求的价值是面向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所认同的价值。
全面精益管理强化了管理的全面性
全面精益管理的全面性是指把精益思想的DNA植入现代管理的全过程和全要素之中。
一方面,全面精益管理强调了全过程的精益化。主要是管理行为全部过程的精益化。它包含管理系统的设计和运行两层意义。首先是强调管理系统的精益设计,即精益组织设计、精益职能设计和精益流程设计。其次是精益管理系统的执行达到精益设计的原始目的,就是强化了执行的环节。它摒弃了传统的时点监督模式,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构架了实时监控体系,从而确保了系统执行力的加强。
另一方面,全面精益管理强调了全要素的精益化。主要是管理运营过程中所有可用资源要素的精益化。它包含公共资源和局部资源两大类资源的精益运用。首先,要注重公共资源的精益运用,即:合理与准确的使用企业的外部可用资源,包括国内外的政治与外交资源、文化与民俗资源以及经济与商务资源等。其次,要注重局部资源的精益运用,即企业内部的生产要素资源的运用。它包括企业可调用的资本、技术、土地、人力等等可用资源的准时化使用。
全面精益管理的理论基础必须定位于工业工程管理理论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全面精益管理不仅关注制造环节,而且更为重视研究管理环节、设计环节和执行环节。也就是不仅研究生产现场管理,而且研究对脑力劳动者和知识工作者的管理。目的在于研究剔出企业在决策与执行、控制与监督、生产与作业、设计与研发环节上的浪费行为,这都要依赖于工业工程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手段。这是由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从研究范畴上的统一性考察。工业工程是从事把人员、原材料、设备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去发挥其功能的科学,是对有关人员、物资、设备、能源和信息等组成的整体系统进行设计、改进和实施的学科,这与全面精益管理的研究范畴具备统一性。
其次,从研究工具上的同一性上考量。工业工程是运用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特定知识与技能,同时使用工程技术分析与归纳的原理和方法对企业运营过程的复杂系统可能取得的成果予以阐述、预测和评估。它是进行经营管理系统方面的设计、改善与设置工作的学科。这正是全面精益管理的进一步研究所需要的理论工具。
最后,其理论的成熟性可以借鉴和移植。工业工程在理论研究方面日臻成熟,业已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分支和学科门类。现代的工业工程理论在企业决定产品品种、设计产品、标准化、成本分析、生产方式、生存管理、设备配置、运输管理、工具设计、动作与时间研究、人际关系等都有自己的成熟学说和理论依据。这正是全面精益管理可以作为借用和移植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