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发展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是很多中小型企业都是一般性加工,技术含量不高,管理水平较低,长期以来很多企业的发展都消耗了不少资源,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远远不够,什么是有质量的人才呢?质量人才管理有哪些方面的要求?质量人才的培养对于企业有着深远而又积极的意义。
一、质量人才的定义
本文中所提到的质量人才是指从事与质量管理相关工作,包括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的人才。质量管理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丰富的实践经历,要具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的能力。只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才能成为一名高水平的质量人才。
二、企业质量人才的培养现状
1.高校教育系统薄弱,难以为企业输送高级人才
质量管理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技术,每个企业都需要质量管理人才,而我国高等院校质量管理专业教育系统相对薄弱,且多数院校的质量管理仅为工商管理的一项内容。质量管理专业的设置和学科建设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以质量管理为主导的专业很少;高校质量教育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质量管理知识更新滞后,缺乏实际的应用经验,学生的知识面狭窄,缺乏实践,进入企业后,不能很快融入到企业的质量管理实践中,难以为企业快速输送高水平的质量管理人才。
2.企业人才缺乏,培养缓慢
在我国的中大型企业中,质量管理人员多为有相关背景的理工科学生,他们对质量管理多缺乏理论知识。企业质量人才的培养缺乏系统性、计划性和实效性,企业对质量人才的培养多以理论培训为主,即使聘用咨询机构也仅进行了项目方面的培训。目前大多数咨询机构并没有针对企业实际情况进行专业培训,往往对不同企业采取同一种模式的咨询,如质量认证咨询,咨询机构的目的是协助企业获得证书,并没有真正帮助企业培养质量人才。大多数企业缺乏质量人员激励措施,难以吸收高素质人员加入质量队伍.质量管理人员对质量管理知识缺乏系统性的了解,且有限的理论知识不能快速运用到实践中,质量人员整体素质较低,质量人才的现状难以满足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更多地关注企业的经营指标,将提高经济效益、确保产品交付放在首位。而企业要生存下去,要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为市场持续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持续提高顾客的满意度。而高质量的产品需要高水平的质量管理人才来完成,质量人才的培养对企业而言尤为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必要的质量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质量人才的专业性决定了他们的不可替代性,质量人才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学习与实践。许多企业认为任何管理专业的人才都可以胜任质量管理岗位,其岗前培训也多是形式主义,短期的培训并不能帮助一个质量管理者迅速成长。因此,质量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对于一个企业的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和必要。
《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特别提出质量素质提升工程,要求通过普及教育、专业培训重点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质量管理培训,加强对一线工人的工艺规程和操作技术培训。未来的十年,企业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必将提升产品的质量,而质量人才是决定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质量人才的储备和培养是国家发展的方向,也将是每个企业的发展方向。
四、质量人才的培养途径
人才的培养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有效的、快速的人才培养方法是所有企业的共同目标。结合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和企业自身的特点,促进质量人才快速成长,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快速提高的质量人才培养途径有如下几种。
1.领导层质量教育
大量调查表明,绝大多数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在企业的质量管理中所发挥的领导作用比较微弱。一方面,高层管理者更多地关注企业的经营指标,而忽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高层管理者质量意识比较单薄、质量理论知识知之甚少,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缺乏实际的管理运作,也没有对质量人员有实质性的支持、投入和政策导向。正因为高层领导的忽视,导致企业的产品质量难以提升,企业难以持续发展。轰动全国的“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以及近期某知名企业的“塑化剂”事件充分说明了企业领导层对产品质量没有足够的重视,在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中没有发挥应有的领导作用,以至于企业因产品的质量问题遭受灭顶之灾。因此,质量人才的培养,首先就应该从领导者的质量教育开始,采取有效的措施,促使其接受质量教育和培训,重点在于先进的质量经营理念和质量战略方面的培训,如:零缺陷、六西格玛管理、精益管理、质量策划、卓越绩效管理等。将质量教育的重点从基层人员向高层领导转向,改变传统的专注基层的培训方式,实施自上而下的质量意识培训,由上层领导逐步向中层和基层推进,才能快速、有效地在全员中普及质量教育。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最快也是最有效的,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全员质量意识提高、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方法。
2.中基层实务教育
中基层的培训与教育也不容忽视,他们是企业的中坚力量,质量管理和控制依赖他们来完成。对中基层人员的培训不同于高层领导,更多地应侧重于质量管理知识和实务操作的培训,企业在内部建立培训师制度,培养质量管理方向的培训师,鼓励他们提高自身水平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他们培养更多的不同级别的质量人才。企业也可根据需要,邀请外部专业的培训师,如精益管理方面的专家作为长期咨询的老师,或者是作为战略供应商邀请大客户专业人员进行实践指导,或将员工送到行业标杆企业进行长期培训或实习。在这方面,很多企业已经开始重视,只是应转变传统的课堂理论培训方式,应更多地结合实际工作和实际案例进行培训,让中基层质量工作人员不仅熟悉理论知识,还明白如何将这些先进的理论知识和工具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这也是培训员工最终的目的。
3.建立健全的激励制度
质量部门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应该是最具权威的部门,这更需要一批水平高、责任心强、积极主动、工作细心的质量人才。如何改变传统的灌输的模式帮助质量人员快速提高水平呢?如何促使大量从事质量工作的人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实践呢?如何确保人才的储备而不会流失呢?这就需要企业建立健全的激励制度,给他们合适的发展平台。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多通道发展。传统的质量人员的发展为纵向途径,是从一个特定的工作到下一个工作纵向向上发展的一条途径,也是许多人理想中的一种职业生涯管理方式。如:一个检验员的晋升通道可能是检验员—高级检验员—实验室主管—部门经理—质量总监。职位越高,人数越少,金字塔式的发展方式,由于职位有限,无法满足质量人员的晋升期望。已经快速成长,达到一定能力还没有晋升的员工可能会考虑跳槽,直接导致企业人才的流失。一方面,企业要促使质量人才快速成长,一方面又要确保质量人才不会流失,这就需要给质量人才建立多通道的发展模式,从传统的单一的纵向发展模式向多通道、横向的甚至网状的模式进行发展。结合制造业的特点,除了企业的通用通道外,企业可以考虑为质量人才的发展设置以下通道:质量体系通道、质量工程师通道、质量控制师通道、供应商管理通道、售后质量保障师通道等。每个通道应有相应的晋升制度,每个通道又设置不同的级别,每个级别赋予不同的专业能力要求,并细化质量工作职能,每个级别享受不同的待遇和福利。即便没有相应的行政管理职位,也可以激励质量人员从其他的专业向“精、深、专”的方向发展,在各自的发展通道上承担重要的工作,带领本通道人员开展质量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图1是多通道的职业发展方向部分示意图。针对从事不同职种的质量工作人员,引导其向不同的职业通道方向发展,让其在各自的方向上看到自己的发展前景,激励他们主动学习、快速成长,培养优秀人才的同时避免优秀的人才流失。
(2)高校教育培养与晋升制度。随着高校对质量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视,武汉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大学已经先行设置了质量管理相关专业,为企业培养人才提供了支持。企业应建立健全高校教育培养与晋升制度,鼓励更多的质量管理人员主动晋升学位,在学校进行系统的学习。同时,可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快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并通过工作积累经验。当然,也可以鼓励质量管理人员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或者管理知识,根据自身的职业生涯设计和发展通道,选择合适的专业方向晋升学历和学位,为公司的发展培养和储备更多的质量管理人才。
(3)质量实践活动激励制度。质量人才除了具备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鼓励他们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融会贯通,帮助他们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能为提升产品质量做出实质性的贡献。企业可以激励员工积极开展精益生产、六西格玛、QC、质量改进、质量审核、质量分析等活动,通过活动提升质量人员的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的四大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空间。这些活动的开展能大大推动企业的质量进步,只是如何在促进员工主动开展这些活动的工作中存在很大的阻力,这也是很多企业难以将这些活动顺利有效开展的原因。基于这种现状,企业应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鼓励员工主动开展这些活动。激励的制度有如下几种:通过组织各项活动评选优秀的项目给予奖励;鼓励将优秀的项目送到更高等级的单位和社会参加评比,根据评比结果给予奖励;通过评审活动产生的实际效益,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通过定期评比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等,这些奖励包括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只有给予更多的激励和竞争,才能充分挖掘质量人员的潜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为质量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4.质量人员结对培养
质量工作人员的培养除了鼓励自学、理论知识培训之外,更多地是在实践中进行指导。在上文中提到的每种通道应选择优秀的、水平高的质量人才给理论欠缺、经验不足的员工建立质量人员结对培养制度。先选择一批责任心强、有提升愿望的质量人员作为试点培养,如培养供应商管理工程师、内部审核人员、质量分析人员、可靠性工程师等。通过签订责任状和激励制度,鼓励这些培训人对受训人负责,受训人按培训人的指导进行学习和工作,并逐步优化培养制度,并向更多的质量人员扩展,逐步建立层层培养、层层帮助的结对培养制度,帮助更多的质量工作人员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为企业培养更多的质量人才。
5.质量人员交流培养
在大中型企业中,下属有多个事业部,各事业部的质量工作人员能力参差不齐,各事业部之间的质量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在事业部之间建立质量人员的交流培养制度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一方面,可以促进事业部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知识经验共享,也可以帮助质量管理水平较差的事业部提升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质量人员的交流培养还可以提升质量工作人员的自身管理能力,同时为质量能力高的人员提供更多的发挥舞台,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质量气氛,促进提升整个企业的质量人员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发展储备更多的人才和财富。
6.校企联合培养
《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提出要加强质量研究机构和质量教育学科建设,形成分层级的质量人才培养格局。建立校企合作的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也可以为公司建立后备的资源池,是一项互利双赢的举措。大学生不再只是在学校接受枯燥的理论学习,可以借助在企业的实习机会边学边用,活学活用,深刻理解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能熟悉企业的产品特点、工艺流程、了解企业的文化等,为毕业之后进入公司提前做好准备。校企联合是一种高效的培养质量人才的方法,不仅能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使大学生毕业之后快速适应企业,融入企业,快速开展工作。同时还可以给企业中有实际工作经验但缺乏系统专业培训的质量人员,到高校进行专业的理论知识培训,将实践经验与理论相结合,提升自身的质量管理水平,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