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煤炭信息化发展现状
1.1中国煤炭信息化发展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伴随着我国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大批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在煤炭行业各领域得到推广和应用,煤炭信息化取得了显著进步。
(1)信息化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大型煤炭企业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信息化专职管理部门,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建立比率达到90%以上,在信息化组织巨调、规划决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了总部、分子公司、基层厂矿等多级信息化管理模式和配套考核机制,各级信息化管理部门具体负责信息化规划、管理、项目实施和维护。制定较为完备的信息化发展规划、信息化建设计划,制定并实施了各种信息化制度、规范、标准。企业信息化资金投入量逐年增加。
(2)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①网络建设方面:大型煤炭企业网络覆盖程度在90%以上;网络主干带宽在1G以上的占70%,计算机接入Internet比率在90%以上的企业已超半数;大部分煤炭企业已建有计算机网、通信网及有线电视网,部分企业初步实现三网融合。
②应用系统建设方面:煤炭行业应用系统的建设和使用日趋成熟,财务资金管理、运销管理、生产安全调度指挥、井下无线通信和人员定位等系统在大型企业获得普及并有效应用;部分企业将信息技术与业务流程的优化再造、资源优化配置及决策支持紧密结合,构建了以ERP系统为核心的综合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整合,为企业实现跨地区、多板块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③信息资源管理和利用方面:部分煤炭企业引入信息资源规划理念,推进信息资源的集中存储、管理和利用,以数据中心为核心,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重要应用系统和关键数据异地备份容灾;建成统一信息编码体系,实现信息标准化,为信息资源的有效加工和利用,反哺生产、安全、经营管理和决策打下良好的基础。
(3)信息化技术进步取得成果
“十一五”期间,煤炭信息化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110项,其中,一等奖11项、二等奖33项、三等奖66项。其它各类获奖成果中,也有相当部分包含或融合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4)信息安全体系逐渐形成
煤炭企业对网络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普遍增强。大型煤炭企业建立了信息网络安全体系,加强信息安全教育和培训,普及信息化安全知识,跟踪和开发信息网络安全技术,加强信息资源安全防护,不断提高网络和系统的可靠性。防病毒软件、防火墙等基本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得到普遍应用。
(5)数字矿山建设较快发展
“十一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和“十一五”支撑课题中立项了一批数字矿山研究项目,支持数字矿山研究和建设。数字矿山成为煤炭行业信息化建设重点领域。高校、科研机构与煤炭企业合作开展一系列理论研究和开发应用。中国矿业大学等4所高校设立了数字矿山研究所、研究中心和实验室,相继开展了采矿机器人、矿山地理信息系统、三维地学模拟、矿山虚拟现实、矿山定位等各领域的技术开发。
(6)行业门户网站和数据库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根据国家对行业协会收集、管理和发布行业信息的要求及行业实际需要,“十一五”期间,煤炭行业进一步加强了行业门户网站建设和数据库平台研发。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信息工作交流体系为基础,国家煤炭工业网已成为行业信息权威发布平台,浏览量达到煤炭行业领先、相关行业先进水平。全行业数据采集系统正式上线运行,为行业数据库平台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1.2中国煤炭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虽然煤炭信息化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但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行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极不平衡
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速度快、水平高。但多数煤炭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没有建立起信息化管理体系,信息化与企业发展结合不紧密,在企业生产管理中仅起到基础辅助作用。少数地方中小煤炭企业甚至没有应用信息技术。
(2)行业信息化管理体制不健全
管理弱化导致煤炭行业信息化发展缺乏统一的组织和指导。行业信息化制度体系不健全,标准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缺乏统一规划和方向引导。企业管理体制、模式滞后,机构职能和管理流程不清晰,信息化建设仍依赖于主要领导重视程度,思路、做法缺乏规划和延续性,中层、基层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普遍不高,信息化规划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仍然偏低。
(3)信息化项目整体水平偏低
信息化基础依然薄弱,行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企业信息化项目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突出。重硬件投入、轻软件开发,重先进技术、轻实际应用等问题依然普遍。信息系统建设多、小、杂现象严重,信息孤岛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多板块、多专业、多层次的“一体化”建设和应用模式推进缓慢,集成共享、统一协同程度较差,决策支持能力显著不足。
(4)信息安全保障及风险管理能力弱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信息系统故障、计算机病毒、网络犯罪、黑客攻击、不良信息传播等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但在日益严峻的信息安全、网络安全问题的威胁下,煤炭行业整体信息安全认识还很薄弱,信息安全基础十分薄弱,信息安全保障和风险管理体系很不完善,缺乏信息系统安全应急预案。
(5)适用于煤矿井下的信息技术发展滞后
煤矿井下地质条件复杂、恶劣,大量在地面已获广泛应用的成熟信息技术在井下无法使用,适用于煤矿井下的信息技术、信息产品和信息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水平非常滞后。由于井下信息技术应用范围较窄,目前开展煤矿井下信息技术研究的机构和厂商数量少、规模小,研究和技术水平层次低,缺乏资金和政策扶持。煤矿井下安全生产的技术支撑保障仍较为脆弱。
(6)数字矿山理论研究和实践推进缓慢
数字矿山概念的提出已经有11年,但数字矿山定义尚未完全统一,具体建设内容没有明确,多数研究仍停留在理论阶段。数字矿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理论创新、多学科交叉和现场实际相结合。但以目前的管理体制,企业特别是煤矿管理者对数字矿山认识不足,加之数字矿山建设资金投入较大,多数企业没有把数字矿山作为战略任务来对待,影响了发展进程。
(7)专业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不足
多数大型煤炭企业中的专业IT技术工作人员占全部员工的比重小于1%。行业内既懂煤矿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级人才十分缺乏,企业在岗人员IT应用能力偏低,信息化专业培训范围和培训深度不足。仅个别企业具备自主研发、自我人才培养、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深度开发利用能力。企业与IT服务厂商合作模式僵化,长期稳定的专业团队建设滞后。
2.中国煤炭信息化发展需求分析
2.1政策环境对信息化的要求
两化深度融合是“十二五”期间国家对工业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方针和基本要求,也是煤炭行业改革发展的基本要求。近年来,国家及各地方有关部门制定了市场化改革、淘汰落后产能、兼并重组、安全生产、节能减排、两化融合等一系列与煤炭密切相关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的贯彻和落实,要求信息化从中发挥重要作用。
(1)市场化改革:随着煤炭市场化改革和交易方式的转变,煤炭交易中心、现代煤炭物流、煤炭储备、在线交易等新贸易方式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
(2)兼并重组:随着大型煤炭集团的整合重组,大集团兼并、收购小煤矿,集团型企业加强人财物、产供销整体、集中管控,实现管理模式的快速复制需要信息化的支撑。
(3)安全生产:“十二五”期间国家对煤矿安全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中,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矿井通信联络系统等三大系统主要依靠信息技术的支撑。
(4)节能减排:信息化是煤炭行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之一。信息化能够部分实现生产作业过程中的自动化、精确化控制,减少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同时信息化能够降低管理业务中的材料和能源消耗。
2.2行业发展对信息化的需求
根据国家对煤炭行业各种方针政策的要求和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煤炭采取了“走出去”、多元发展、精益管理、风险防控等一系列战略措施来提高自身实力和经营效益。信息化能为这些战略措施提供支持和保障。
(1)“走出去”:随着煤炭企业的发展和资源条件的限制,大型煤炭集团异地办矿、跨国办矿已成趋势。依托企业专网、虚拟专网、视频会议等手段,利用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提升管控水平,提高管理效率已成为必由之路。
(2)多元发展:“十二五”期间,煤炭企业纷纷制定了延长产业链,以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战略部署,部分企业非煤收入超过50%。煤化工、煤电、煤建材、煤炭物流等循环经济产业成为新增长点的同时,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新产业的管理及运营能力,提升新产业科技含量。
(3)精益管理:煤炭企业的快速发展,要求彻底改革和提升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利用信息化梳理业务流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是解决管理问题的最好途径。
(4)风险防控:煤炭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企业决策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基于企业ERP等的决策支持系统、风险防控系统能够为各级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2.3技术进步对信息化的推动
“十二五”期间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将进一步支持集成电路、软件、新型显示器件等产业发展;加快3G建设,发挥信息基础设施升级和重大工程建设的带动作用;扩大软件网络化服务,培育电子商务等业态,加快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发展;促进物联网的研发和产业化;稳步推进“三网融合”,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国家标准体系;以信息通信技术一体化服务、固定移动融合为重点,加快传统通信服务向融合化、多媒体化、集成化信息服务转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着力发展集成电路、关键元器件等核心基础产业,构建柔性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服务化的新生产模式;用信息化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智能制造、现代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加大信息技术产业在绿色生产中的应用,促使经济发展摆脱对资源的依赖,减少环境约束。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其对工业的融合与带动,将极大促进信息化在煤炭行业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3.中国煤炭信息化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行业信息化工作体制。健全行业、地方、企业三级信息化工作领导体系,协同推进煤炭行业的两化融合。煤炭企业内部建立总部、分子公司、基层厂矿多级信息化工作领导体系。鼓励企业设立CIO(首席信息官)。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直接参与信息化重要决策,协调推动重大信息化项目实施。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化管理部门,落实机构人员,强化统一管理职能。建立行业信息化评估考核机制,在企业中推广将信息化建设进度、资金、质量、效果等考核指标纳入到各级领导工作考核内容,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激励约束机制。
(2)明确发展思路,构建统一协调的行业信息化政策标准体系。根据国家信息化相关政策法规,研究制定适用于煤炭行业的相关制度措施。由行业协会牵头组织制定行业信息化总体发展规划、发展思路和目标,加快研究构建行业信息化规范和标准支撑体系。要在“十二五”期间出台一批行业信息化标准。各煤炭企业在统一的规划、标准指引下,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和规划,确保思路明确、目标统一、有规可循,上下协调。
(3)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信息化水平。充实和完善行业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建立行业信息化专家库,充分发挥行业专家的作用。加强选拔和培养煤炭信息化拔尖人才的工作力度。创新煤炭企业信息化人才成长、引进、使用和激励的政策环境,保证信息化人才的规模数量和层次结构适应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制订行业和企业全员信息化培训计划,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和多层次的信息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全行业对信息化的认识和整体水平。
(4)创新工作机制,提升行业信息化研发能力和技术转化水平。构建集产学研于一体的煤炭信息技术研发模式,建立由政府部门指导、行业协会牵头,联合高校及科研单位、煤炭企业和IT厂商共同参与的协作机制。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有机结合,集中各方面力量,发挥各自优势,重点研究煤炭信息化前沿和重大问题,构建符合煤炭和信息化发展所需要的推进机制和建设模式。加强煤炭信息技术的转化能力和水平,提高煤炭企业信息技术的贡献率,推动煤炭信息化由“投入型”向“产出型”的方向发展。研究建立科学的煤炭行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和绩效评估体系。
(5)加强交流合作,推动行业信息化协同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宣传,促进煤炭行业信息技术交流。通过交流展会、项目示范工程、成果推介等各种形式,促进煤炭行业信息化水平协同均衡发展。加强行业信息资源共享,建设行业数据库平台,走共同参与、共享成果的开放式发展道路。推动煤炭企业信息化向“标准规范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系统平台一体化、运维管理一体化”等“一体化”方向发展。
(6)提升安全意识,促进行业信息安全防控体系的建设。加强信息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全行业信息安全意识。在行业推行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逐步建立信息安全测评体系、网络信任体系、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和信息安全应急处理体系。帮助企业实施和完善等级保护、信息安全应急处理、系统安全测评、数字认证、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安全措施。
(7)发挥协会作用,构建行业信息化支撑体系和平台。加强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信息化分会的建设,提高分会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构建煤炭行业信息化支撑体系。积极向政府部门反映煤炭信息化发展情况和诉求,争取政策支持;组织和协调会员单位,集中力量开展行业信息化规划、标准、规范的制定工作;建设煤炭信息化研发、评估鉴定、宣传推广、培训、咨询等服务平台和信息交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