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2016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在京闭幕。IEEE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协会(IEEE RAS)候任主席席宁在大会期间就补贴问题对经济观察报称,机器人产业非常热,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也需要政府扶持,但存在重复建设、核心技术缺失与骗取补贴等现象,既然大众、政府及产业等认识到了问题所在,政策将会不断完善,这是每个新兴产业成长的必经过程。
《经济观察报》曾发表《机器人补贴乱象调查 地方“大跃进”拉响过热警报》(见《经济观察报》2016年5月2日刊)一文,揭露了在国家和地方政府补贴下,一些企业跟风上马并不真正具备科研或生产价值的机器人项目以骗取补贴的现象。
7月19日,财政部发布《财政部关于规范机器人产业补贴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称:“近年来,各地机器人产业迅速发展,但有媒体反映,一些地方政府采取补贴方式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存在定位不清、把关不严、大量套取财政补贴的问题。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要求加强管理、规范推进。为规范对机器人产业补贴政策管理。”。
根据《经济观察报》此前调查,大量其他行业资本和企业试图通过更名、改变营业范围以及并购投资等方式进入机器人产业领域。不少研究机构和企业购买来一套机器人零部件,再加入一些自己所谓的“创新”,便声称生产出了机器人。
而负责补贴发放的地方政府部门很少进行实地验收,即便有,对设备技术的限定以及应用规范等也相对缺乏了解。
针对此类问题,财政部在《通知》中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已出台资金支持政策的地方,立即组织对补贴资金开展专项检查,发现非法套取补贴资金等问题的应当立即整改,严肃处理。
《通知》还指出,各地要完善补贴资金管理办法,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规范资金管理,并对补贴政策执行情况开展绩效评估,适时调整政策。
相关企业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政策见效与否关键在于落实,而在利益驱动下,不少政策在地方上的落实效果不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