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当中的五项纪律
	  ①实行定人、定级,凭操作证使用设备,遵守操作规程;
	  ②经常保持设备清洁,并按规定加油,保证合理润滑;
	  ③遵守设备交接班制度;
	  ④管理好工具、附件;
	  ⑤发现异常立即停机,自己不能处理的问题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检查处理。
	  现场流线化设备设计与改善
	  一笔画的工厂布置
	  从提高整体效率的目的出发,将前后关联的生产线集中布置。
	  TPM设备布置的三不政策
	  不落地生根
	  传统观点认为设备越大效率越高,通常将设备固定在地面而无法移动。设备不能移动,自然缺乏弹性,也就失去了改进布置、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设备小型化设备可动化
	  带轮设备机动性高,可将大设备单元化,便于拆装和移动。
	  不寄人篱下
	  设备“寄居”在固定的管、线及中央式装置之下而无法移动。
	  放弃中央式设施,采用分离式设备。如:快速接头、弹性接口
	  管路线路既要避免硬得无弹性,也需要整理免得象长青藤。
	  不离群索居
	  设备小型化
	  单件流动方式
	  对于涂装、电镀等大型加工设备,由于生产环境的关系,通常安装在另外一个隔离的地点,从而影响生产的流畅性。
	  大型设备适合处理大量工作,但容易积压在制品,使生产流动不畅。
	  多品种小批量的市场需求要求生产细流快速,以提高弹性应对变化。所以,设备小型化是必然趋势,只要质量稳定、故障率低易维护,不必单纯追求高速度。
	 
	  三不原则
	  成长带原则
	  传统输送带的4种浪费:
	  ①取放动作浪费在制品取放至少浪费2~5秒时间。
	  ②等待浪费前后工序作业节奏不同造成作业等待。
	  ③在制品过多浪费工序间缓冲库存隐藏了等待问题。
	  ④ 空间浪费缓冲库存的存放设施、存放空间浪费。
	  ①边送边做
	  在输送带上完成装配工作,消除搬运浪费。
	  ②划分节距线一般为80~90cm,用来确认进度。
	  ③依产距时间设定速度
	  产距时间缩短时,增加工作站、工作人员和提高输送带速度。
	  ④设立“接棒区”
	  流入“接棒区”的制品由下工序协助完成。
	  ⑤设立停线按钮
	  事故发生时停线,以相互协作、排除异常。
	  工作场所6原则
	  ·工具物料应放置在固定场所
	  ·工具物料装置应依工作顺序就近排列
	  ·利用重力“喂”料,越近越好
	  ·利用重力坠送
	  ·适当的照明
	  ·工作台椅高度要舒适适当
	  工具设备6原则
	  ·尽量以足踏、夹具代替手的工作
	  ·工具尽可能合并使用
	  ·工具、物料、预放在工作位置
	  ·按手指负荷能力分配工作
	  ·手柄接触面积尽量大
	  ·操作杆设计尽可能减少身体姿势变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