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与精益生产矛盾之一
ERP与精益生产的矛盾不仅仅是推动与拉动的矛盾,ERP模式诞生于传统的批量生产环境,其模式就是批量生产方式的固化和烙印。而ERP在企业的导入方式(框定在现有流程基础上),给精益生产改善设置了一道栅栏。
最近与杭州一家生产阀门的美资企业探讨精益生产模式,在论及单件流时,学员提到其实及生产线布局是按照精益生产单元生产方式布置的,但工序之间还是批量转移的。改变成单件流在物理上是很方便的,但其ERP模式却是一种冲突。
ERP流程设定,工序之间应该按照工序流转卡流转,而流转卡上总是批量的,如果改成单件流或者是小批量,则流转卡的数量会大大增加。
选择更大的批量还是选择更多的流转卡?前几年在另一家阀门企业也碰到这样的问题,当时我用了一个比喻,如果在家楼下就有一个超市,我们会选择多去几次超市还是多储备食品在冰箱呢?
ERP设置的栅栏并不高,其生产经理夏先生也谈到这一点,ERP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把那几道工序定义为一道工序就可以,这是根本的解决方法。在ERP技术解决上也不难,但现实的改变要发生却不是那么容易。ERP变更设计IT部门,财务部门等等,要让这些部门尤其是财务部理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其实很多事情、解决方案本身并不复杂,复杂的是涉及的部门、人员众多,事情就变得复杂了。这样算起来,复杂程度=事情难度基数的N次方,而N与涉及的部门数量或者是人员数量成正比。
要让解决问题变得简单,要么降低难度基数,要么降低系数N,而对于改变ERP来说,N是很难改变,降低难度基数的办法对于已经用上ERP的企业来说也不是易事。只能奉劝那些还没有搭建ERP的企业,在使用现在IT手段之前,把流程梳理好,也算是前车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