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一个流程。生产性的工作流程是很容易加以确定的:它就是产品的制造过程,但在非生产部门,为了确定工作流程,首先的确定被“制造”的产品的什么,它可能是顾客的一张订单,给供应商的一张支票,一封信件,或者一包技术档案。
第一步:确定流程
明确定义了什么是“产品”以后,就可方便地弄清楚产品的整个流程,并能标出各个步骤。比如,向某一供应商开具一张应付账款的支票时,整个工作流程的按照步骤来走。
当然,,这是假设未发生任何错误的情况下的流程。假如发现有差错,那么就会出现一些返工的环线。不管是那一种情况,我们都的描绘出支票的开具过程。
第二步:确定顾客
当产品和流程的范围被确定以后,你就可确定某一具体产品的顾客是谁。顾客在工作流程的下一站接受你的产品的人员。举例说,由于生产部门需要哟管得技术文件作依据制造产品,物资部门需要文件作依据去订购制造产品所需的零配件,因此技术文件的顾客可以是生产部门或者是物资部门。
第三步:确定供方
当产品和流程被明确定义后,谁是供方也就可决定下来了,可认定的供方常常不止一个。让我们将产品贮存室(或存贮区)作为例子来说明。如果存贮的是检验过的产品,那么进货检验部门是一个供方;如果存贮的是未检验的产品,供应物资的公司是一个供方;公司的档案部门也是一个供方,它供应关于存贮要求和有效存贮的文件。另外,技术部门也可向存贮区提供有关物资的用途的资料,以便确定物资的堆放区域。
经过这三步后,不管是生产性流程还是非生产性流程,我们都可以以同样的方式来看待。这里的关键是,帮助在非生产性部门任职的所有员工把他们的工作是为一个流程,这个流程有他特定的产品、顾客和供方。
约瑟夫勃尼托提出了三点理由,说明精益生产为什么对改进非生产性的工作能起那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