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尚未树立正确的成本控制理念
当前我国企业的成本控制理念的落后主要体现在:(1)重视生产领域的成本控制,忽视流通环节的成本控制。长期以来,那种认为企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生产环节从而忽视流通环节的观念在大多数企业管理人员心中根深蒂固,从而对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较高的现象始终存在。与此同时,对流通环节中的成本和交易费用的产生重视不够的现象使国有企业对交易费用和销售、采购成本的控制始终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对这些问题的疏忽将直接造成企业的成本控制严重滞后,进展乏力。(2)成本控制主体错位。成本控制的理念应当深入到每一个员工的心中,但在目前,大多数企业的成本控制主体仍是相关管理人员,从事一线生产作业的工作人员的成本意识淡漠,尚未推行全员成本控制。
(二)成本控制意识相对淡薄
我国国有企业始终面临着体制机制的问题,尤其是产权问题在部分企业始终不能够得到良好解决,这些情况直接造成了企业成本控制和核算监督意识的相对落后现象,企业对政府始终存在浓厚的依赖和寻求保护情绪,这直接使得企业的成本核算流于形式。企业往往希望直接通过政府的资助获得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更多的投资和扩张使得企业在政府投资和经济资源的划拨和流入上,拥有更多的优势。在经营过程当中始终存在“投资饥渴症”①的问题,只过问产量不过问销售的情况始终存在。这也造成企业的部分管理人员对成本问题抱着轻视或者忽视的心态,成本意识相对淡薄。
(三)成本管理技术较差
由于我国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人员具有的管理知识和面临的体制机制的影响,企业生产经营者对企业管理的技术问题始终没有提高。对企业成本管理往往采用原始的方法,将各种成本直接通过计提、折旧摊销,将成本控制定位为事后的监督和控制。企业的监督工作和成本控制工作始终局限于企业的经营成果的反馈和结算过程,而没有建立其面对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流程的成本管理和控制系统。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技术手段始终局限于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框架之内,这种决策式的成本管理手段不能够满足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的要求。
二、精益成本控制的基本内涵
精益成本控制思想的产生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思想转变的产物。现代企业及其面临的现代市场经济已经形成了买方市场以及供给相对过剩的状况,流通环节和销售环节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所占有的地位正在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所构成的组合产品的竞争,已经成为了企业产品竞争的主要内容。在面临这种深刻的生产经营环境变化的情况下,精益管理以及精益管理思想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精益管理及精益成本管理
精益管理是将企业的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实现过程进行一体化建设,改变原本的价值形成和价值实现相对分离的状态和相互分割的形式,使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都围绕企业的最终销售进行,减少企业的供应链的长度。
精益管理的核心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诸多流程中,筛选出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精益环节,并将这些精益环节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重点,企业针对这些精益环节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和监督工作,力求采购、生产、库存和销售等环节都能够直接为客户的不同需要服务。
精益成本管理,是以客户价值增值为导向,融合精益采购、精益设计、精益生产、精益物流和精益服务技术,把精益管理思想与成本管理思想相结合,形成了全新的成本管理理念———精益成本管理。它从采购、设计、生产和服务上全方位控制企业供应链成本,以达到企业供应链成本最优,从而使企业获得较强的竞争优势。
(二)精益成本控制的内涵
精益成本控制是精益管理思想在企业的成本控制环节的具体应用,其基本内容可以用“多、快、好、省”来概括。
“多”主要针对精益管理要求的产品的形式和种类丰富多样这一特征进行成本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在一定时期内,将产生平均成本不断下降的效果,即规模效应。在固定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占有比重较大的企业中,生产规模的扩大将直接降低产品中的固定成本所占的比重和绝对数量,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在固定成本在企业总成本当中所占有比重较小的产业中,生产规模的扩大主要体现于单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能够产生集聚化
的效果,不同的单个企业处于技术外溢、共同使用基础设施、形成专门化的设备供应渠道等手段在一定的地理空间内进行集中分布最终降低各自的生产成本。以上两种规模经济现象都要依靠生产规模的扩大逐步实现,因此产品的产量和种类的扩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快”主要针对企业的价值形成和价值实现过程的效率应当提高,从而从降低交易成本角度降低企业的成本。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面临交易过程当中的簿记费用、交易的时间和货币磨损等问题,企业始终存在一定的交易成本。当企业的交易速度加快,产品生产中间过程相对较短时,企业的交易成本将会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好”主要针对企业的产品质量而言。这种好不仅指企业产品质量的存量结果,也包括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的抗无形磨损的流量潜力。将企业的产品所能适应的消费需要定位为在长期内能够保持自身品质和社会认可的需要,将大大降低企业重新进行产品研发、重新购置固定资产、进行人才培训等工作所需要的成本开支。
“省”主要强调在全过程当中成本的节约。长期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生产管理主要集中于企业的生产过程当中的成本控制,并且着重于直接形成产品价值的那部分成本的控制。因此在国有企业的成本监督和管理过程当中,主要强调技术手段特别是生产设备的更新,这显然同企业的经营需要不相适应也不能够跟得上现代市场经济社会更加强调延伸产品和形式产品的发展特征。
三、精益成本控制在我国国有企业的运用
当前,我国企业的成本控制由于体制和机制问题面临众多问题。采用精益成本控制思想进行成本控制需要企业从生产经营的全局高度进行统筹规划,将精益成本控制思想应用到企业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中。
(一)精益研发成本控制
首先,决定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的决定性因素是企业的产品。在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当中,产品的差别化程度将直接决定企业的长期利润水平和企业对自身产品的价格控制能力。产品的差别化现象的产生,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当中,主要在于产品的研发环节。
对产品研发过程当中的精益成本控制组要集中于产品研发成本的分解。在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当中,产品研发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主要有独立的产品开发部门进行。对产品开发成本的管理主要应当通过产品研发的外部控制实现。为了落实精益产品成本控制思想,应当建立良好的研发监管制度。这种监管制度首先应当使用预防剩余索取权让渡的措施,将企业的产品研发成果作为一种产权实现内部交易,并使得部分的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享有剩余索取权,但剩余的控制权应当是掌握在企业的最高管理人员手中。
(二)精益采购和销售成本控制
采购成本控制对精益成本管理原则的应用,应当主要集中于采购制度的建立方面。企业在采购环节中和销售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交易成本,为落实精益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应当针对交易费用的产生原因建立与之相应的制度,从根本上解决采购和销售环节中由于经办人员的个人问题而产生的附加成本。这种制度首先应当表现为对交易信息的公开化和网络化的披露和收集,网络化的交易过程和招标采购过程能够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大大降低。同时,将大量丰富的信息通过网络进行直接的对外传递,并取得相对丰富的对内服务的信息资源。这将大大提高采购和销售环节的效率,并最终减少由于信息或交易行为的不公开、不对称而产生的交易成本,实现交易流通环节当中的精益成本控制,实现供应链的精简和健全。
在销售渠道当中,应当注重企业的销售渠道的拓宽并减少销售渠道的分级,尽量做到直销,以提高效率和速度。在市场营销学当中,非常强调市场销售过程当中的分销策略。但由于企业的信息和资源的限制,企业对分销商的控制和驾驭能力往往相对有限。众多的商品销售方往往将企业的产品同消费者进行直接见面的时间延长,最终将企业的产品经营周期现定于分销商的销售周期当中。为实现精益化的销售成本控制,应当建立起比较完备的企业内部直销网络,减少分销和代理层级,加快商品周转和资金运动的速度。
(三)生产环节的精益成本控制
对生产环节的精益成本控制主要集中于企业的生产技术、生产管理手段两个基本方面。
生产技术提高主要表现为企业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的提高,当更多的不变资本能够为更多的可变资本所驾驭,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就有了相应的提高。同时,对劳动时间的节省也是技术进步的重要体现。当企业的生产技术不断进步达到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企业将取得超额利润,在现代精益成本管理当中这些观点依旧具有相对较高的现实意义。个别劳动时间的缩短将直接促进企业的供应时间的缩短,企业的供应速度的提高将促进企业对市场份额的占有和对市场的影响力度的加大。这对实行精益成本管理原则进行企业生产的企业而言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精益成本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管理手段的不断改进。当前企业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作业成本管理思想,这种管理思想首先强调企业的生产经营人员应当明确企业的生产作业的各种环节,将各种环节同企业的产品消费者的最终消费需要进行联系。确定企业的哪些生产环节能够对满足企业的消费者的偏好具有帮助,哪些作业环节并无实际的意义。这样在树立了消费者至上的思想之后,通过对生产环节的调整使得企业的运行更有效率。同时在作业过程中应当将成本核算分摊到企业的各个流程和各个步骤当中,将对作业的监管同企业的成本控制进行统一,企业作业流程管理应当成为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结语
现代企业管理中成本管理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对企业的经济核算,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都有很重要的意义。